有些新酒糟朋友可能沒有注意看到我以前曾經有PO一篇文章,


今天碰巧又看到日本人也研究到了這個問題,


我在新聞的下面把以前的那篇一起讓大家注意一下!!



喝酒臉紅 東亞人易罹食道癌


民視 更新日期:2009/03/24 18:01



喝酒容易臉紅的民眾,可能要特別注意這則訊息,日本一家酒精研究中心發現,東亞民族因為天生體質關係,有1/3的人喝酒特別容易臉紅,罹患食道癌的機率也比其他族群更高。



飲酒過量容易傷身已經是不爭的事實,現在又有研究發現,喝酒容易臉紅的東亞人,罹患食道癌機率比其他族群更高,專家指出,有些人只要沾了幾滴酒,臉部就會漲紅的有如關公,這是因為他們體內的「乙醛去氫脢」,代謝效率不佳所產生的現象,而酒量小的人由於遺傳因素,天生就缺少這種分解酒精的酵素,喝太多更容易感到噁心和心跳加速。



日本久里濱酒精中心就發現,這些喝酒容易臉紅的族群,罹患食道癌的機率,比一般人高了6~10倍,而日本、中國和韓國人當中,有1/3的人因為天生體內缺乏解酒酵素,罹癌機率也就大為增加。由於食道癌非常難治癒,5年存活率最高只有30%左右,因此專家建議想要降低致癌風險、還是少喝酒為妙。(民視新聞綜合報導)


 


******************************************************************************************


體質因素---發酵的東西(類似酒精)




2008/04/11 12:37


這裡我找到一篇很有用的文章


 


不要讓腸子變成釀酒廠              王桂良


 


在美國曾經發生過一起空難事件,一架美國的航空飛機,在前往哥倫比亞卡利市途中墬毀,一開始


的調查認為,造成災難的原因是駕駛員的人為疏失,後來又在駕駛員的腸內殘留物中,檢驗出酒精的成分,


此認為是駕駛員在飛行時喝酒而肇禍.


 


但是最後的調查結果卻發現駕駛員並沒有喝酒,而且空難也的確是因為人為疏忽所造成的.


 


 


不喝酒精飲料,也會酒精含量過高


 


然而,在正常情形下,人死亡之後,身上的分子並不會分解出酒精,那麼到底酒精是怎麼來的?原來,這是因


為駕駛員腸子內的微生物沒有死亡,將腸子裡殘留的實物進行發酵,於是就產生的酒精,才會讓人誤解,以為


駕駛員是因為喝酒而肇禍.


 


其實在美國也發生過有一位病人,因為神經方面的毛病到醫院求診,結果發現他血液中的酒精含


量過高,然而,這位病人卻堅持他沒有喝任何酒精飲料,醫院也認為這只是酗酒者習慣性的撒謊.


 


後來才證實這位病人的腸子裡,有太多酵母菌生長,將飲食中的糖轉換成酒精,進到血液,傳遍全


,而他的肝臟無法負荷這些酒精的解毒,才會造成神經方面的症狀,這個例子在經過媒體大幅的報導之後,


曾經有些律師試圖引用,作為酒醉駕駛辯護之用,但這樣的情形畢竟是少數,不過,這也的確也讓人開始正視


腸道裡的酵母菌問題.


 


 


糖類分解不完全,就會產生乳酸或酒精


 


酵母菌是真菌的一類,就和細菌一樣,在我們生活週遭的空氣,土壤,植物,水果的表皮以及水裡,幾乎


無所不在,真菌和細菌都會分解糖類來產生能量,但是,當糖類的分解不完全,就會產生乳酸或酒精,常見的發


酵乳和泡菜,就是利用發酵產生的乳酸,才會出現酸味,而製作麵包和釀酒,也是利用酵母菌發酵的原理.


 


由於細菌和真菌會彼此競爭生存的空間,而酒精對細菌的傷害較大,真菌則比較容易忍受酒精,


因此,當糖類的分解不完全,產生了酒精,對於真菌就形成了保護的作用.人類在大約十幾萬年前就發現了這


個原理,並把他運用在釀酒和烘培麵包上,當時有人發覺儲存起來的葡萄汁會發生變化,轉變成酒,後來又發


現製造葡萄酒的殘餘物可以讓麵粉發酵,而發酵的麵團再加入生麵團中,還可以讓更多的麵團發酵膨脹,


些真菌就是後來我們所熟知的酵母菌了.


 


到了十八世紀,科學家們慢慢分離出不同品種的酵母菌,某些酵母菌特別適合用來釀酒,有些則適合烘


培麵包,所以現在不管是釀酒或是做麵包,都有專用的酵母菌,只是做麵包時,酵母菌所產生的酒精,會在烘培


的時候散發出去,但是在釀酒時,這些酒精則是被保留下來.


 


 


酒精是一種毒素,會干擾酵素作用


 


人體的腸子裡也會有酵母菌的生長,每天大約會製造出15cc的酒精,這些酒精無法變成身體組


織的一部分,只能經由肝臟的代謝分解,把它燃燒掉,然而,酒精本身就是一種毒素,它除了會破壞腸壁黏膜,


造成細胞的損傷之外,也會干擾很多酵素的作用,特別是身體最主要的解毒酵素,細胞色素p450 (C


ytochrome  P450- Cytp450 )受到的影響最大。這種酵素負責肝臟的第一


階段解毒,將毒素轉化為比較容易溶解於水的分子,讓這些分子容易隨著尿液或汗水排出體外。


 


而酒精就像毒素之王一樣,不僅會強化其他的毒素,還會把原來沒有害處的物


質,變成毒素,同時也干擾了 cyt p450 酵素,讓身體對於這些毒


素的解毒能力大為降低,造成更多的危害。因此酒精一定得被肝臟分解燃燒


掉,否則就是毒。


 


然而,並不是不喝酒的人就不用擔心酒精的問題,因為腸道無時無刻都在進行


數以百萬種的化學反應,‘酒精 ’只是腸道內部異常發酵所產生的其中一種


毒素而已,在其他腸道發酵的過程當中,所產生出來的毒素更是不勝枚舉。


 


 


有害菌讓腸子變成釀酒廠,產生過多毒素


 


在人體腸道中,有將近六十兆個微生物菌叢生長,日夜不停地製造出各種有益


或是有害的物質,有益的菌可以幫助解毒,以及製造維他命b群,維他命k等


營養,也能抑制有害菌類的滋生,有害菌則包含了造成腸道感染的致病菌,以


及會產生有害化學物質(甚至致癌物質)的菌種。


 


當人體吃進太多不好的食物,例如高溫的油,太多的糖以及加工食品,或者實


務的消化不良,纖維不足,甚至有服用抗生素,口服避孕藥,阿斯匹靈,類固


醇藥物,以及經常情緒緊張,都會加速有害菌的生長,讓腸子變成了釀酒廠,


導致毒素產生過多。


 


當毒素被腸子吸收進到血液中,就會增加肝臟解毒和腎臟排毒的負荷,這些腸


內毒素也會經由血液擴散到身體其他各部位,對各個器官產生威脅,久而久之


就會造成慢性的發炎和重大疾病。


 


 


所以腸內菌叢的平衡對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健康的腸子哩,應含有至少85%


的乳酸桿菌,不好的大腸桿菌應該少於15% 而酵母菌真菌的成長,則應該


越少越好,而酵母菌等真菌的生長,則應該越少越好,這不只是因為酵母菌會


產生酒精,造成傷害,而且在我的經驗當中,酵母菌本身就是個常見的食物過


敏原,會讓人產生發炎的反應。


 


 


減少吸收酵母菌,避免產生毒物和過敏


 


在國外的確有許多醫生會建議慢性疾病患者採用 ‘無酵母’ 的飲食,目的


就是要減少腸子裡的酵母菌,避免產生毒素和過敏。在國人的飲食當中,最常


見的酵母菌來源,就是發酵酒類如葡萄酒,米酒,清酒等,以及麵包蛋糕等西


點。因此最好是盡量避免吃這些食物,並且多補充乳酸菌等腸道的有益菌,平


衡腸道的菌叢生態,讓酵母菌不容易生存。要讓腸子裡的有益菌能夠生長,還


需要多補充水溶性纖維或寡糖,才能提供有益菌足夠的營養。


 


另外我也會建議朋友多吃富含消化酵素的食物,例如﹔嫩薑,青木瓜,鳳梨


等,幫助食物的消化,減少食物的異常發酵,以免提供酵母菌和有害細菌的生


長溫床。當然最好是從吃進來的食物就嚴加選擇,避免吃過敏原,高溫烹煮的


食物以及喝酒,就能減輕腸子消化的負擔。


 


除此之外,我常常告訴大家,盡量不要吃西式甜點,因為它會讓你的腸子發


霉,(就是長黴菌)。根據研究,人體的老化,幾乎都從腸子開始,如何正確


地減少毒素的攝取,以及避免有害菌和酵母菌的生長,讓腸子保持正常的運


作,是每一個想要常保年輕健康的人,都需要重視的,請記得,不要讓自己的


腸子變成了釀酒廠。


********************************************************************


****腸胃道的健康,對於酒糟體質或過敏體質的人來說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常強


調食物,還有身體有什麼跟別人不一樣的反應,但是很多食物或症狀是讓人疏忽


的,因為很多正是你平常以為平凡到不行的東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erry127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