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入學/免試入學悲歌!


 


李家同日前對教育部擬擴大免試高中職入學方案嚴厲批判,並反對大學擴大甄選入學比率,於我心有戚戚焉。

某友人社經地位佳,他女兒推甄某明星大學,第二階段是面試及書面資料,他請公司中十位同仁研讀所推甄科系的十本專書後做重點整理,然後讓女兒努力記誦,果然獲選,他喜孜孜地告訴我,我心中暗想:若同等程度學生而無此一家庭背景要推甄上可難如登天了;後與一教授好友聊起此事並說真不公平啊!豈知好友說:「這沒有不公平,是她父親利用資源助她!」我聽了為之一楞,啞口無言。大學推甄如此,國中升高中亦復將如是。


人之初、性本「懶」,一旦失去升學壓力,國中生不再認真念書,程度必定下滑,因電腦、電玩比課本誘人。而若採計三年平均成績,則身為老師的避免影響學生前途,成績必定給的較甜各校標準不一,又該如何取捨?


中教司長強調免試方案及鼓勵多元才能興趣,而多元也是要多金家長才有能力,清貧家庭連生活費都成問題,如何培養?唉!免試入學是貧者的悲歌


 

多元入學/好多窮孩子 被拒甄試門外 - 李家同

 


一早看報,就看到了一則消息,明年,很多大學的甄試名額將增加到入學名額的百分之六十。這使我心中悲痛不已,因為很多學者不知道,還有眾多孩子,是不能利用甄試管道的。

要參加甄試,先要準備精美的自我宣傳文件,這一定是要彩色的,而且圖文並茂。想想一位中學生,是誰替他寫這種自傳的,通常都是父母,不僅幫他吹噓,也要出錢找人替他編排、印刷和裝訂。


我認識一個孩子,他沒有父母,當然沒人替他準備,即使他能力非常強,也沒有錢找人替他印刷。我要提醒大家的是:這位高中生根本沒電腦可用,他無法做出圖文並茂的自傳。


好吧,假設孩子自傳準備好,他有沒有錢去參加甄試呢?甄試是要東征西討的,因為你不可能只試一所大學,現在坐一次火車從南到北,來回總要上千,住一夜旅館,又要上千,為了趕上口試時間,說不定還要計程車費;當然甄試費也要繳,一所學校,最少要花上幾仟元,三、四所學校加起來,絕對破萬元。對於這位同學而言,這是絕不可能的。


再說,甄試的時候,有口試一關,口試總不能又問物理、數學、化學,教授們只好問問普通常識。這一下,鄉下孩子又吃虧了。試想一位考生的爸爸曾經帶他去遊歷過世界上很多的國家,也常常和他談世界大事;還有一位則是從來沒有出過國,父母也從來沒有和他談過世界大事,考官會欣賞誰呢?


 


有一所大學的教授在口試的時候,問學生有關半導體的知識,結果表現得最好的全是半導體工程師的孩子,爸爸如果不懂半導體,孩子也就答不出來。事後,那位教授後悔不已,他說他一輩子就做半導體研究,叫他問,他只會問這些;以後他拒絕參加這類口試,不想無意中傷害了弱勢的孩子。


 


我所說到的那個孩子,好羨慕那些能夠參加甄試的同學,因為他們早就安心了,可以玩耍了;而他還要參加所謂的指定考試,但他仍感激國家有指定考試,使他最後考上了和他程度配得上的大學。他說他班上能參加甄試的同學,沒有一位來自弱勢家庭


負責教育政策的人士,都是頭腦非常好的人,他們當然知道甄試是要花很多錢的,他們也知道很多孩子是沒錢參加甄試的,但是他們心中就是痛恨聯招制度;因為美國沒有聯招,完全是申請入學,他們都有一個夢想,希望有一天,我們的大學完全申請入學。我只能說,到那一天,弱勢孩子絕對吃大虧


 


這項發展,使我感到非常的傷心 ,因為教育界仍然對於弱勢孩子漠不關心。我也非常悲觀,因為教育界是一個一切向美國看齊的教育界,我們的評鑑制度等都是越來越像美國;誰也不敢說,我們應該有我們獨有而美好的教育制度。


在我的心目中,教育界應該思考的是:這種制度是否使弱勢孩子吃了虧。沒有想到的是,大家根本不理會這個問題。


我仍希望當權者知道,很多窮孩子是無法利用甄試入學管道的。




多元入學/多元靠多金? 扼殺窮人機會 - 朱浩民/政治大學金融系教授

 


教育部預定明年將大學甄選入學比率提高到百分之六十,同時也打算擴大實施高中職及五專免試升學方案。從事教職多年,參加過許多次甄選考試,亦曾負責校務行政工作,對此政策走向非常不贊同。


政府希望藉由多元入學方式,甄試選才以導正多年來考試至上的教學弊病,立意誠屬良善,卻也犧牲了窮人家庭學生未來的翻身機會。少數知名國立大學曾經對甄試入學和一般考試入學的學生做過追蹤調查,認為前者進入大學後學業表現較佳,部分家長聯盟代表也以學生多元學習角度,支持擴大甄選入學方式,這些看法是固然有其意見依據,但亦可能忽略了另一些事實。


 


首先,甄試入學學生課業表現較佳有許多原因,其中之一可能就是因為其家庭社經地位較高,經濟來源無虞,因此可以專心學業,成績當然會較好;而窮困家庭子女除了擔心學費無著外,許多學生必須打工賺取生活費,相對念書時間較少,課業表現因此較不理想。許多人都知道,現在知名國立大學的學生,大多來自家境較好的家庭,而家境較差的私立大學(尤其是後段班大學)學生,反而要負擔昂貴的學費。


 


家長聯盟代表多為社會精英,但是否代表「庶民」,甚至窮人家庭意見,則有待商榷。窮困家庭父母忙於生計,如何有時間參與家長會議,並獲選為代表來發聲?事實上許多學校家長會長或代表,多為出「錢」、出力者,一般的「庶民」或弱勢家長,可能想要報「校」也無門。


 


更需要關注的是,在甄選過程當中,符合學測門檻的學生必須提供書面資料並參加口試。於是社經能力佳的家長,便努力打造過去三年學生的「業績」,包括各種才藝語言訓練、志工服務、夏令營活動甚至出國遊學等,而窮困家庭學生可能放學後必須幫忙家計,課外活動參與自然有限。前者提供之資料通常精美厚實,甚至有些是花錢請專人製作,但後者資料則許多是單薄且缺乏「業績」,多「元」入學於是成為多「錢」入學,甄選結果如何,也就不言而喻了。


 


建議教部應該擴大現有照顧弱勢家庭學生的「繁星計畫」入學名額,保留少部分確有特殊才能的學生入學管道外,對於大學和高中甄選(或免試)入學比率應逐年調降。新任教育部吳部長是窮人子弟出身,希望能對未來入學方式重新檢討調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erry127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