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旨: 感冒,一個西醫的真話



如果這些觀念是正確的...衛生署及健保局就要好好的宣導...



才不會浪費了醫療資源還讓人民傷身..



但重點是..真的很不舒服時還是要去看醫生. 以免影響病情..



感冒,一個西醫的真話



不只是感冒,很多病症,都不適合用吃西藥來處理;人體的自癒能力,才是「永保安康」



的關鍵。



西藥的速效,廣受肯定,但是,大家被弄混的是,這效果是針對「病源」還是「病症」?



病症被解決了,但是「病源」還在,甚至產生更大的抗藥性,這是合理的醫療方式嗎?



還有,翻開西藥的藥典,所有的西藥有個共通性,就是「都有副作用」。



短期、小量服藥,副作用比較不明顯;長期、大量服藥,則傷肝╱傷腎的案例多如牛毛。



台灣洗腎的人口比率世界第一,就是這種「吃藥文化」的產物。



因為有健保,每個病患都可以隨隨便便拿到一大包藥,尤其是老年的慢性病患者,天天



吃、月月吃,吃完再拿,只要付出少少的醫藥費。



而醫院,也樂意大量開藥,反正患者的掛號、醫藥、住院費賺一次,健保給付賺第二次,



藥價的價差賺第三次。 等病人長期吃藥吃到身體壞掉了,更成了醫院的「忠實顧客」,可



以賺更多,例如終生洗腎,獲利驚人。 這樣的醫療制度,讓醫院、醫生可以賺到easy



money,但病人的健康和幸福,就因此被犧牲了。這簡直是一頭吃人的醫療怪獸呀。



這個 林燦城 醫師說了真話,可是擋人財路,所以,原文被刪除了。希望台灣醫界沒對他使



出其它小手段。



林醫師的部落格裡,還有許多篇發人深省的文章,直接挑戰台灣西醫吃人不吐骨頭的怪現



狀,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http:╱╱blog.udn.com╱lintc253 參考資料:原來台灣的名醫是這樣形成的 by 林燦城醫師



http:╱╱lintc.2pc.com.tw╱WebMaster╱?module=news&func=_detail&id=18



從高雄醫學院醫學系畢業後,我一直從事西醫基層醫療,依健保局



統計,民眾就醫以看感冒最多(約70%),而對西醫治療感冒的模式,我一直



很懷疑。在歐美所有被診斷為感冒的疾病醫師幾乎是不開藥的,只會叫你回去休息。



衛生署在感冒流行時期也只會呼籲:「請多喝水,多休息,少去公



共場所」。從來沒說過要民眾吃藥這一回事。



但是,民眾到西醫的診所(或醫院)看病,雖然是感冒,醫師幾乎



都會開出一堆的「感冒藥」,吃了之後,病情卻也減輕了。



衛生署告訴我們:感冒要多喝水、多休息,從沒叫我們吃藥。奇怪的是,我們吃了醫師開



的感冒藥可以讓感冒病情減輕,二者有沒有矛盾?



衛生署的「說法」與臨床醫師的「作法」顯然存在著差異,如果醫師開藥是對的(有



效),那麼衛生署就是在愚弄老百姓囉!



但是,感冒的對策,衛生署從來沒改口過,顯然醫師習慣開的感冒藥是有問題的,應該說



大多數的民眾吃感冒藥,其實是在毒害自己還不自知。



在美國、加拿大等歐美地區,醫師對感冒的病患通常不會開藥的,民眾與醫師都清楚的知



道:



感冒沒有特效藥,吃藥只是把症狀掩蓋,實質上會更糟糕。但是西醫傳到台灣卻變了質,



開感冒藥 成了 醫師最容易賺錢的方式,開得越重,賺得越多。



醫師很樂於用很強的感冒藥去掩蓋感冒症狀,民眾以為是「藥到病除」,實際上卻是在削



弱自己的免疫力。



通 常大人會忍耐,感冒了忍幾天不吃藥(這種作法還算對),而對小孩的感冒就會急著找



醫生,(大部份反而在害小孩),因為台灣大部分的醫生為了拉攏病人,對不 該開藥的感



冒,習慣都會開藥來讓症狀減輕,而且藥開得越重,症狀減輕的越多,病人會越信賴,排



隊來診的病人就越多。嚴格來講,這樣醫生所賺到的錢都是「黑 心錢」。



感冒,大多數是因病毒感染所致,目前西醫對病毒仍然沒有特效藥。幸好人體本身有自我



防衛的能力,這些自我防衛就是利用鼻塞、流鼻涕、打噴嚏、咳嗽甚至發燒等機轉來達



成。



西醫所發明的感冒藥,不但不能對抗感冒病毒,反而都在打擊這些自我防衛:「抗組織



氨、假麻黃素」讓鼻塞打開,鼻涕減少、不打噴嚏;「氣管擴張劑、類固醇」讓氣管門戶



大開,讓痰的分泌減少,表面上症狀改善了,事實上,卻是「門戶洞開,引狼入室」。



在台灣過敏性鼻炎與氣喘的發生率隨著診所的越普及反而越來越高,原因何在?很少人去



想到:基本原因是感冒藥吃太多了,將免疫力給破壞,身體的防線由第一道的鼻腔,退到



最後一道的肺泡所致。



原來一直吃感冒藥不但不能「治病」,反而會「製病」。



小孩第一次罹患感冒,通常約5-7 天 抗體產生後,就會自然痊癒(而且也沒有任何西藥可



治感冒)。但是父母不放心,媒體又推波助瀾,急著帶去給醫師看,大部分的醫師會開出



症狀治療藥(其實是消 滅免疫力、傷害小孩的藥),父母遵從醫囑,規規矩矩照三餐給小



孩灌藥,果然小孩症狀很快消失,但從此也走上不歸路,以後小孩抵抗力越來越差,感冒



次數越來 越多,感冒症狀越來越嚴重,感冒藥越用越重,惡性循環結果,終致演變成過敏



性鼻炎、氣喘。



在美國,這種醫師會被列入黑心醫師,醫學界會介入調查,但在台灣,這種醫師反而因門



庭若市,很容易變成名醫。



很多醫師常感慨:「開業所用到的,和學校所學、醫院訓練的都不一樣」很多人的健康被



這樣的醫師開藥給傷害了,卻還很感謝醫生,真是可憐。



真不知道台灣的醫學界與衛生單位在監督什麼?



2. 美國FD A 要求明文禁止「6 歲以下幼童」吃感冒藥



美國FD A (相當於台灣的衛生署)的一個委員會於 10 月19 日 作出決議,要求明文禁止



「6 歲以下幼童」吃感冒藥。



國內各大媒体在 10 月21 日 都以相當的篇幅報導,以下這一段是摘自 10 月21 日 TVBS 電



視台的文字旁白:



醫師說,感冒即使不吃藥,3 到5 天,身體自己也會康復,吃感冒藥沒有效,但還是建議要



看醫師做診斷,因為怕就怕會有併發症,或根本不是感冒,都有奪命的危機.



吃感冒藥不但無效而且傷身,我早在 8 月16 日 發 行的第一期通訊就報告過。醫學院所受



的教育裡,病毒性的感冒是:「沒有藥物可治療的」,要靠自己的免疫力來對抗。感冒藥



會降低身體抵抗病毒的能力,不但對 六歲以下的小孩有傷害,對大人的健康也沒有好處



(衛生署只建議:「多休息,多喝水」)。只是大人因為要工作,只好吃藥來減輕不舒服



感。所以,感冒藥的正確 用法應該是:「有症狀、不舒服時才用」。但是很多家長誤以為



要吃感冒藥,感冒才會快好,這是醫界沒有盡到衛教的責任。



當記者拿這件新聞去問衛生署時,衛生署似乎並沒有要做任何因應,看來民眾的健康還得



自求多福。



禁止感冒藥的販售,當然會衝擊到許多藥廠的利益與利潤,但到底是藥廠的利潤重要呢?



還是民眾的生命重要?



美國與台灣國情不同的是:在美國,醫師不會隨便開感冒藥,在台灣則是:找醫師看感



冒,大多數都會開感冒藥(而且,某些醫師開的感冒藥還特別有效)



在台灣的開業醫師如果規規矩矩教病患「多休息、 多喝水」的幾乎



都不容易生存。問題的癥結在於:如果第一個醫師按照教科書教民



眾「多休息、多喝水」,病患很快會再找第二個醫師,第二個醫師



察顏觀色,立刻 開出「特效藥」,感冒症狀很快解除,這時候病患



不但不會去懷疑第二個醫師,還會臭罵第一個醫師「醫術不好」。



就我所知,台東某大醫院的小兒科就有位醫師一直堅持感冒不隨便開藥,發燒也不必急著



退,他還常常演講說明感冒隨便退燒的壞處,但是相信他的民眾終究還是少數,多數的家



長寧願選擇「開藥,感冒症狀很快解除」的醫師。



感冒藥吃多了,小孩子的抵抗力會越來越差,看病的頻數也越來越多。其中的道理,我在



第一、二期的通訊裡都分別論述過了。 感冒藥把第一道防線破壞,讓病邪很容易入侵,久



而久之,就演變成鼻過敏,再繼續用氣管擴張劑,就演變成氣喘。



依據「台灣氣喘衛教學會」的資料,台灣的氣喘盛行率由民國63 年的1.3%,到民國91 成



長到19%。30 年來增加了15 倍,診所越普及,就醫越方便,氣喘盛行率反而越高,這是



甚麼道理?難道大家都沒有懷疑:『你吃了太多不該吃、也不必吃的藥!』?



小朋友生病,一定要吃感冒藥嗎?美國研究發現,小朋友吃感冒藥,根本沒效,美國藥物



食品管理局FD A 還要求明文禁止「6 歲以下幼童」吃感冒藥,原因是已經有1500 個小朋



友吃類似的感冒藥產生副作用,123 個人死亡。



國內小兒科醫師把話說得更白,感冒藥本來效果就不大,還要小心幼童心臟不舒服,本來



就有致死危機。



小朋友感冒生病,該怎麼辦?家長:「先來看醫師啊,主要是吃藥為主。」如果告訴你,



小朋友吃的感冒藥根本沒用,甚至會傷身,這才讓人頭皮發麻。



美國聯邦食品藥物管理局更呼籲,直接禁止6 歲以下小朋友服用咳嗽藥和感冒藥,講白



了,就是這些藥根本無效。



台安醫院副院長卓瑩祥:「兩個人都感冒,一樣的症狀一個人有吃,一個人沒有吃



(藥),最後你會發現好的時間就一樣,有的小朋友可能吃了,可能發生一些心臟的問



題,心律不整,或有的人引起神經方面的副作用。」 小兒科醫師看法與美國一致,以往開



藥,就已經減少非常多的劑量,主要是感冒藥裡,治療鼻塞和過敏的藥物,有抗充血和抗



組織胺的成分,有可能衝擊小朋友心臟。美國的調查發現,至少有1 千5 百個小朋友,吃



藥引發併發症,有123 個人死亡。卓瑩祥:「死亡案例一定會發生啦,因為他有(可能)



心臟發生心律不整,是可能發生,但比例不是很高,但總是有可能發生(死亡)。」



ps:
鼻 子過敏與感冒一樣,都會有打噴嚏、流鼻水、鼻塞……的反應,其實這些反應都是人體



保命所必要的。感冒時,入侵的病毒毒力較強,所以反應比較激烈,會有酸 痛、倦怠、頭



痛、發燒等症狀。鼻過敏時打噴嚏、流鼻水、鼻塞則是對一些並無傷害的刺激起過度反



應。感冒與鼻過敏的本質都是身體「虛」,因為「虛」才容易被 感冒病毒侵犯;因為



「虛」,所以連無傷害的刺激也需要用激烈的動作來回應,這就是過敏。



感冒時,虛弱的肺部怕被病毒入侵,所以祭出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的方式來防衛,但是



所謂的感冒藥卻都在破壞這些防線,讓病毒得以深入,氣管擴張劑讓病毒更易深入到達肺



泡,這時終末細支氣管平滑肌全面收縮就演變成氣喘。長期吃感冒藥,演變成氣喘絕對是



指日可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erry127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